笔趣阁

7Z小说网>大明:万寿帝君修仙了! > 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手笔太子之位送了又何妨交易(第2页)

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手笔太子之位送了又何妨交易(第2页)

“私忠者,忠一人一姓。公忠者,忠一家一姓,亦或是忠于天下。”

“我求私忠,亦求公忠。”

“张部堂,当以国家社稷为重,以皇族传承为念,想社稷黎民所想。此乃私忠,亦是公忠,效忠于我,岂不美哉?”

“再者,儒家又有言: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”

“皇族与张部堂,皆为民之父母,当共同守护这片土地与百姓。”

“我欲与张部堂共谋国是,非为个人私欲,乃是为天下苍生谋福祉,为皇上分忧解难。”

“张部堂效忠于我,即是效忠于这份共同的责任与使命。”

“况且,纵观史书,不乏辅佐储君,共图大业之忠臣。”说到这里,朱翊钧又补充了一句,道:“我是裕王世子,未来会是国君。”

而听到这话,张居正眉头微微挑了挑,却也没有说话,而是静静的听着。

以朱翊钧的表现来看,他能说出自己未来会是国君,这番话倒也不奇怪。

不过,这番话说出来,却有些诡辩了,不过张居正没有打断,这番论道他想的不是输赢,而是考校,考校这个世子值不值得自己效忠。

“先贤深知,辅佐储君,即是辅佐未来之君,此乃大义所在,非僭越之举。”

先给自己强行安上一个储君的名头,然后一切倒是顺理成章了。

“正所谓,知伯以国士遇臣,臣故国士报之。张部堂若能以此心相待,吾必以国士之礼待之,共筑皇家之辉煌,共创国家之盛世。”

“因此,张部堂效忠于我,非但无僭越之嫌,反而是忠于国家、忠于皇族之体现。”说完,朱翊钧微微一笑,道:

“张部堂以为如何?”

“好一番诡辩,”张居正沉凝的面色微宽,温和道:“世子可知,儒宗已非治天下之道。”说着,张居正摇摇头,道:

“陈腐旧儒,难堪大任。”

说出这句话,意思很明显了,张居正想要继续考校一下这位裕王世子。

如果他接下来的言论,还是陈腐旧儒那一套的话,那自己怕是可以下逐客令了。

“这是自然。”朱翊钧也知道,张居正和顾宪成、申时行都不同,看似是自己今日找上他,要他效忠于自己,实则自己才是那个被考察之人,想及此处,朱翊钧再次开口。

“昔日高高在上的儒宗,如今只是百家学说之一而已,皇爷爷废掉的东西,我自然不会再捡起来,”说着,朱翊钧继续道:

“部堂方才言,只效忠皇上,此诚为法度所定,然则法度之外,尚有天道循环,有自然之理。法家云:‘法不阿贵,绳不挠曲。’此法之公正,然亦需知,法之根本,在于维护社稷之安稳,百姓之安宁。”

听到这里,张居正明白,这位裕王世子,是要从法家的角度来诡辩,说服自己。

如今的大明,治国之道,早已从原先的霸王道杂之,变成了如今的百家并用,启思革新。

这些都是很大,很多,很杂的东西,更是大明天从嘉靖四十七年,数次朝堂权力洗牌,历经几次变法才形成的全新的王朝体制。

张居正没指望朱翊钧现在就能说出更新的东西,只要他的理念不偏于现如今王朝体制,在他这里就算是过关,达到合格标准了。

儒家的理念他现在已经考察过了。

朱翊钧现在用法家的理念来与自己论道……嗯,儒法结合、儒法互济。政治事功与伦理劝导,王道者稳固其统治的核心要旨。

如此看来,这孩子,还是有点东西的。

“我作为世子,虽未即皇位,却也是社稷之未来,百姓之希望。”朱翊钧继续侃侃而谈。

“你效忠于我,实则是效忠于社稷之未来,效忠于百姓之福祉。此非僭越,而是顺应天道,遵循自然之理。”

听到这里,张居正眼底闪过一抹惊讶之色,这是道家理念?

果然,跟着就听朱翊钧开口道:“道家有云:治大国若烹小鲜。治国之道,在于顺应时势,而我,正是这未来时势之代表。”

“再者,法家强调‘法治’,而非‘人治’。”

“你效忠于我,并非效忠于我个人,而是效忠于我所代表的法治精神,效忠于我所承载的治国理念。我若即位,必将秉持公正,推行法治,使国家昌盛,百姓安乐。”

“你今日之效忠,实则是为明日,国家之法治,奠定夯实的基础。”

朱翊钧道法并用,身上的气势也毫无保留的放开,筑基初期的修为也不自觉的释放出来。

“且道家又有‘无为而治’之说,意指顺应自然,不妄为。”

“自然是什么?”

“在大明,自然是天道,也是皇族!”

“你效忠于我,并非要你违背本心,强行为之,而是要你顺应天道,顺应自然,以你的智慧与才能,辅佐皇族共同治理国家。”

“如此,你既不失忠诚之本,又能顺应天道,实现个人之治国理念与抱负。”

“因此,你效忠于我,非但无僭越之嫌,反而是顺应天道,遵循法治,实现理想与抱负的明智之举。”说完,朱翊钧深吸一口气,这才意识到自己竟不自觉的释放了修为气势。

“啪啪啪。”这时,就见张居正突然抚掌称赞,道:“好一番‘儒、法、道’三家诡辩。”

“尝一脔肉,知一镬之味。”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