儒家神来之笔,相当于道家仙体根骨资质。
之所以有“仙体”之称,在汉末人间天地灵气低落以前的时代,往往便意味着有登仙的机会。
根骨仙体,悟性清静,得一有望成仙。
故而有仙体之名。
只是九天十地大千世界这边,在汉末大劫后灵气低落严重对修士太不友好,种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再无登仙者,故而类似传说才渐渐少了。
而到如今,环境改变,人间修道界重新随之水涨船高,迎来盛世。
而放在儒林大千世界那边,把持一脉神来之笔根骨的一等世家望族,则意味着,其他条件相仿的情况下,他们将不断有儒圣涌现。
而相较于寿享八百的平天下大儒来说,儒圣寿命长得多。
故而如无大意外,这样的家族有机会拥有不止一位儒圣。
甚至是,多位儒圣。
袁州霍家,便是如此。
于是到他们这般地步,民间便基本难以撼动。
他们的对手,只剩下彼此。
若非大的惊变,甚至可能次一等、次两等名门世家也会陆续消亡在时间长河中。
但不巧,偏偏就有了大的意外。
除了各大名门世家联手压制的地界群妖外,近千百年内,频繁有域外天魔降临儒林大千世界。
其中来历,众说纷纭。
但降临的天魔极为强横,造成儒林大千世界损失严重。
各大世界根基,文脉依地脉而起,与地脉相合,故而守土有责。
而一旦败落,结果则可能是被连根拔起。
因为这个原因,不少家族衰亡,同时也有不少文脉枯竭。
一地文脉枯竭,才思散归天地自然众生。
附近民间,终于开始有天才俊杰人物涌现。
“天才生天才,先优势固然可能令差距越来越大,但还不至于叫人绝望,何况虽然机会远比咱们这边大,但儒林大千世界那边依旧仍有天才生凡人的情况生,事情终究不是绝对。”
雷俊悠然道:“那边此前最大的问题是……凡人只能生凡人,世俗百姓里诞生不了修道天才,佛、道、巫、武或多或少还有少许,儒家是完全没有,而随着文脉凝聚,儒家越来越盛,结果全部掐尖不说,挤得其他宗承也渐渐难以在民间掘人才了。”
各大世家,也开办书院讲学,甚至免费为民间子弟授课,扩大儒学影响,挤压其他宗承空间。
而这些学生在儒学修行上难有大作为的同时,则因为文章经典反馈,不断帮助各大家族进一步凝聚文脉。
文脉、自然、天地所限,同一时代顶尖人才终究有数量极限。
各大世家,同样在不断精研改良,希望能有快人一步的展,更上一层楼。
只是外来之乱,改变了儒林大千世界部分地方自古以来的环境。
其后随着时间推移,民间渐渐开始有更多杰出之人涌现。
初期,幼苗自是生长不易。
难得,有惊世之才横空出世,成就腹有乾坤层次悟性的同时,还兼具相当于道门道体层次的文曲星照根骨。
独一无二的观照天地。
自此,不局限于门楣的儒家书院越来越多。
共同迎击域外天魔的同时,儒林大千世界内部也有大量儒家修行者对立,后来者自称新学,称各大世家为旧学。
后者则以狂悖无伦、辱没斯文斥之。
“或许,人性如此。”雷俊叹息:“到了近年,儒家新学内部,也有不同分流了。”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