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些时候,他向雷俊、王归元道谢后告辞,再返回儒林大千世界潜修。
相较而言,因为过去成千上万年儒家文脉林立,如今虽然散归自然,但那方大千世界的环境还是更适于儒家修行者读书养气。
雷俊留在无间,继续观察和研究时之渊一段时日后,方才返回人间龙虎山祖庭。
三清三宝洞天内,雷俊继续默默静修。
雷帝城出现,城中有个身影端坐,乃是雷俊自己的雷帝真身。
而在另外一端,则有雷俊的寻声赴感太乙帝身静静端坐在莲花之上,身下仿佛凝出虚幻的幽冥世界。
雷俊默默端坐不动。
但星光流转下,开始有新的身影若隐若现。
远远观之,亦像是头戴冠冕的星天帝君,无数符箓化作璀璨星河,在其身体周围环绕,共同拱卫。
雷俊注视那具当前还属虚幻的身躯,沉思不语,他前额上有黑白太极图浮现,静静旋转。
天禄玉角被他掌握,化作玉光,与身体相合。
玉光流转之下,引聚四方天地灵性和灵气,一同聚集在雷俊身上。
到雷俊如今的根骨悟性、修为实力,一切自然都是取自己所需最合宜者,因势利导,顺乎自然。
貔貅之性,集聚万灵,只进不出,积累深厚。
以之辅助自身修行,自是大有裨益。
但于雷俊而言,却不一定完全合适。
他在登仙之初,此方大千世界人间尚未合流。
仙境中人入人间行走,会导致仙蕴、灵力大幅流逝散逸,复返天地。
大多数仙境强者对此避忌重重,谈之色变。
但雷俊对此却不甚在意。
一直以来的修行态度和道统法门,令他不忌讳自己入人间行走,反而同人间天地更紧密相合,仿佛浑然一体。
虽然仙蕴、法力会大量流逝,但同时却也同人间自然建立起某种意义上的平衡与循环,从人间会有部分仙蕴和灵性回流雷俊之身。
而在雷俊成就太极道体之后,相关流动平衡更加圆融且稳定
及至后来人间合流,仙境中人可以在人间自如行动之后,雷俊仍然没有改变自己的风格。
他仙蕴、灵气、法力,仍然在不停向天地自然中散逸流逝,时时刻刻。
只是天地自然亦源源不断反馈回流灵气给他。
双方达成完美的平衡,于外界已不可见,但实际上始终维系。
雷俊当前即便身处九天十地又或者三清三宝洞天内,情形亦不改变。
这种情况下,雷俊即便得到天禄玉角,也不会当真如貔貅一般只进不出。
但凭他悟性眼力与修为实力,当然可以化用天禄玉角中于己有益者自用,也算是另一种层面上的求同存异。
时光推移下,他静心修行,积累自身法力完善太微垣,同时不断推演自身的仙诀与神通,精益求精,推陈出新。
山中修行,不知岁月。
时光悄然流逝间,雷俊迎来自己一百三十三岁生辰。
大弟子卓抱节,在今年初春时结束自己道童院总教习的一任职司。
他当前不急于担当新差事,除了协助师门长辈处理府内事务并专注于自身修行外,便是教导其弟子安不铮。
“虚吾将要凝练第三张元符了?”雷俊询问。
卓抱节应道:“是,师父,虚吾根基渐成。”
如雷俊和他曾经走过的道路一样,道家符箓派四重天元符境界,内分四层修行,四方元符皆成,奠定下一步通往五重天道宫境界的基础。
入门区区几年,安不铮此前已经成功步入中三天层次,并且修行度依然飞快,即将开始凝练第三张元符。
另外一边,辛北原的弟子池海峰,当前四方元符早有所成,正在冲击五重天道宫境界。
一方面,池海峰如雷俊、许元贞、程绒绒一般于修道一途好奇心旺盛,兴趣广泛,涉猎众多,另一方面,修行前中期根骨挥作用更明显,故而身怀两仪仙体的安不铮,渐渐追赶传度前那一年差距。
照现在双方进展不生大的改变,六重天之前,安不铮将重新赶上池海峰的修行进度。
卓抱节对相关快慢倒是不甚在意。
他关注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安不铮的相关心态与心境。
目前看来,徒弟不焦不燥,仍然平稳。
修为突飞猛进的同时,根基牢固,不见虚浮。
“二师妹前段时间外出游历,偶遇机缘,得森罗万象元精,带回山来。”卓抱节神情如常,面上还带着几分笑意。
雷俊亦平静:“天地灵气潮涌,催生而成的天材地宝,较之当年也丰厚不少啊,我辈修行者更需珍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