并且,太祖还在《皇明祖训》中明确规定凡天子及亲王后妃宫人等必须选择良家女子,“以礼聘娶,不拘处所,勿受大臣进送,恐有奸计,但是娼妓,不许狎近”。
太祖只强调“良家女子”身份,却并无勋戚贵族与寒门庶族之别。
这也使得大明朝后宫勋戚贵族出身的妃子,在后宫中占据了相当一部分比重。
称之为“贵女”。
而那些民间出身的妃嫔,也不是真正贫寒,大多也是出自名门望族。
起于微末的后妃,其实没有几个。
之所以没闹出外戚之祸,也是在皇后、皇贵妃的位置上,刻意避免了那些颇有身份的家族女子上位。
这倒不是说先皇们、当今圣上在违背太祖高皇帝祖训,而是实在没有办法。
选妃,虽不是完全在选美,但美貌确实占据了很大比例。
让自幼劈柴割草、风吹日晒帮助父母努力过活的普通百姓人家女子,怎么去和自从出生就‘十指不沾阳春水’,‘半生未沐春阳日’‘扶娇倚扇’的贵女去比啊?
豆腐西施的传说固然美好,但又有几人能保持肤若凝脂,手若柔荑?
那连秀女入宫后的初选都过不去。
总之,这五十位后妃,要么是将门虎女,要么是官宦名女,要么是世家大女。
张居正甚至看到了四川顺庆府南充陈家女的名字,陈淑言。
不必多说,这必然是内阁阁老陈以勤家族的女子名字,但估计不是嫡系,甚而是出了五服的亲戚。
这大概不是陈阁老的意思,故意是南充县衙知道此女倾国倾城,为讨圣上欢心,才作为秀女送入宫中遴选。
但一个‘陈’姓,在很多时候,就代表了很多可能。
“元辅,多为江南女子。”胡宗宪提醒道。
江南水乡之地,历来盛出美人,此次选妃,五十人中,有三十二六出自江南。
前朝、后宫。
较真起来,这就是两个朝廷,前朝取士,不能只取南方的士子,同样,后宫取妃,也不能只娶北方的美人。
大明朝,从来不是只有半壁江山。
张居正觉得更麻烦了。
一皇后、二皇贵妃、五嫔、四十二妃。
与其从人数最多的妃子选人,不如就先选出八个人,将这八人定为皇后、皇贵妃、五嫔的备选。
内阁四位阁老,一人遴选出两位,虽然没有后妃画像,但能从上亿百姓中挑选出的五十人,都注定了个个是倾国倾城的存在。
最多是梅兰秋菊,各有千秋罢了,没有高下之分。
任务压力骤减,不一会儿,张居正便汇聚了八人名单。
四贵女、四民女,四江南、四江北,格外均衡。
贵女代表,陈以勤陈家族女陈淑言、王崇古王家族女王亦菡、前英国公府张仑孙女,今五城兵马司都指挥使张元功之女张南乔,以及李海棠。
在看到‘李海棠’这个名字时,张居正、高拱、胡宗宪立刻望向了一声不,试图闷声大财的李春芳。
这位南直隶扬州府的女子,虽不是李阁老老家兴化县的,但却是临县仙游县的。
不出意外的话,这位李姓女子,与兴化李家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。
李春芳讪讪一笑,道:“这个‘李’,可和我李家的‘李’不一样。”
“我们也没说什么,子实心虚是为何?”
张居正见李春芳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模样,一乐道:“内阁尝闻兴化李家常与扬州府,乃至南直隶的青年才俊婚嫁,那么,子实的家族女子可有嫁于同姓的青年才俊的?”
“我一位远房亲戚,嫁给了仙游县一位同姓人家。”李春芳见已经瞒不住,干脆交代道。
那是他表姑奶奶孙子的女儿,嫁到了临县仙游,取名海棠。
这远房亲戚关系,早就出了三代,出了五服,哪怕他李春芳被诛十族,都诛不到李海棠的头上。
之前家族只是跟他说过,表姑奶奶的重孙女入宫选妃,帮扶一二,他没有在意,也就是适才,看到‘李海棠’的名字和籍贯,李春芳才动了心思,提携一二。
同姓,但不是同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