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7Z小说网>大明嘉靖:从长生开始 > 第二百八十一章 居正吐血逐师出朝(第3页)

第二百八十一章 居正吐血逐师出朝(第3页)

所谓师恩,我已还之。

黄清脑海一片混沌,无意识地迈动脚步往前走。

父丧的元辅还没走,都察院右都御史倒先走了,这对平静多日的官场,不说是场海啸也差不多。

高拱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,联合麾下的“高门”官员,写了本联合参劾张居正的奏疏,早早地就呈入了玉熙宫,而疏中内容却是广而告之。

罪名有五。

一、进贤未广。

高拱直言:“先朝各郡邑进学数十人,居正任事,限郡邑不过十六七人,是阻进贤之路也。

夫豪杰之徒,非有衣冠维持之;不羁之才,必有所逞。迄今怨号之声,便于天下,此其遗祸何如也。”

这个先朝,不是正德朝,更不是元代,而是先前朝廷的一项进学之事,朝廷科举停了,但选才还是要继续的,举荐制暂时恢复。

但那时张居正倒高正是激烈之时,非是张门之人,一律不取。

以致于每个郡县进学几十号人,但事后平均下去留下的进学之人,一个郡县连二十号人都不到。

只是说张居正进贤未广,没有说张居正党同伐异,这倒不是高拱仁慈,而是煌煌大明朝,承平之盛世,没有党争之人。

都是圣上的好臣子。

二,决囚太滥。

“先时决囚,初无定额;居正任事,限诸省决囚有定数,有滥及无辜者矣。虽有自新者,其道无由矣。”

去年两京一十三省杀戮实在太多太广,官员、百姓都有,偌大的大明朝,上亿国民,生生被杀了一成的一成。

为了减少杀业,张居正在去年圣上大婚之日上疏,想大赦天下,未获允准,但求上得中,张居正获准诸省斩立决或诛族者有了定数,一年杀够了定数,就要等到明年才能再杀。

像浙江,年还没过完,定数就达到了,现在大牢里关满了待杀之人,哪怕今年不再增加死囚之数,明年、后年也杀不完。

可在高拱眼里,这些死囚一日不杀,朝廷就要为其增加一日的关押、餐食支出,有这些钱干什么不好,非要养着一群“死人”?

三、言路未通。

“古先盛世,草莽贱士,农工商贾,皆得竭尽其力。居正任事,大臣持禄不敢言,小臣畏罪不敢言,诚有之矣;折绣槛于彤庭,披忠肝于玉陛者,未之见矣。”

这不是什么新鲜话,是陈词滥调了。

说白了还是圣上在玉熙宫每日只诏见内阁辅大臣奏事,而不见其他阁臣、堂官。

这在严嵩内阁就这样,其实怪不到张居正头上,但反正是个罪名,先给张居正叩上。

但词句明显多有斟酌,没有那么激烈,这项罪名,更像是圣上给予内阁辅大臣的一项面圣特权,张居正将要出朝离京,揆之位近在咫尺,高拱并不想这项特权消失。

这言路,严嵩堵完张居正堵,张居正堵完高拱还想着堵,苦一苦万官,骂名我来担。

四、民隐未周。

“河南上报,黄河泛滥,漂没为鱼者,不知其几,臣恐有干城之德,以致辗转沟壑、提妻携子、散之四方者,众矣。”

这就纯粹是诬陷了。

黄河泛滥,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那连绵之河,年年都有泛滥的地方。

而且,河南巡抚还上报了泛滥的原因,一些穷怕了百姓在黄河沿岸栽种苗禾,马上就秋收了,那些百姓为了看守将熟的粮食,在黄河边上搭建了临时房屋。

在一个夜里,黄河岸土受汹涌河水的侵蚀冲刷不断垮塌,最终导致黄河边栽种的粮田陷于黄河之中,那些房屋也不例外,顺带着那些熟睡守田的百姓也落入了黄河中,不见踪影。

这是场悲剧,被高拱拿来指摘是国之干城失德,虽然牵强,但也说得过去。

毕竟,高拱参劾的第五个罪名,便为“夺情不孝”。

高拱干脆引用了辞官挂印的于慎行的原奏内容,普天之下,怕是没有比这道参奏更对张居正有杀伤性了。

黄清走到了玉熙宫前,望着那道匾额,叹息不已。

师相的相位,坐不稳了!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