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搞到了两百万的专款。
这钱名义上是修葺防御工事使用,但实际上的用途是用来修建大坝。
按照孙卫谋的设想,打不了在大坝的内部留点射击孔,留点运兵通道出来。
总归也算是个合格的防御工事。
长治地区最大的河流是浊漳河。
其分支很多,河道大多年久失修。
晋东南地区时常出现干旱的情况。
缺水的同时,偶尔还会出现河道泛滥之事。
为了确保粮食的收获。
孙卫谋在请教了相应的农业专家之后。
在楚云飞要求的开垦荒地的基础上,还增加了一条兴修水利工程。
兴修水利,开垦荒地也就是晋东南地区的头等要务。
水利工程耗资巨大,用人甚多。
即便是两百万的专款。
大概率也是不够用的。
不过好在这件事得到了阎老西的鼎力支持,并且粮食方面也会由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来提供。
并且阎老西派人亲自从山城方面请来了相应的水利专家。
拟定相关方案,确保水坝、以及灌溉渠的修葺合理。
大工程需要大量的石灰和石料。
长治本身地处上党平原地区,山石较少,但煤矿较多。
根据长治地区煤矿销往各处的情况。
孙卫谋和卓天宇简单的商量之后,当即拟定了相关的政策。
其他各县及地区运过来一车的山石。
送到了对应的施工场地之后。
便可以凭借批条。
前往指定的煤矿换一车煤。
山石虽然难以开采。
但毕竟有当地驻军帮忙。
炸药有人楚云飞所部驻军提供。
除了运输之外,一切都有专人协助。
不仅商人、老百姓得到了切实的便利。
大坝的建设工作也得到了地方民众们的鼎力支持。
这还只是其中的一个民生建设工程,其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当地的粮食生产能力。
等到后续晋东南步入正轨,生产力提高之后。
自然会有其他的工程相应启动。
孙卫谋这一个半月的时间也没有闲着,统筹安排完相应的水利以及开荒工作之后。
他以楚云飞、阎老西的名义。
在当地组建了工商联合会。
由他本人担任办公室主任。
阎老西、楚云飞分别担任荣誉会长、副会长。
将整个上党地区的所有中大型商人联合在了一起。
很多事情将会放在一起集中讨论。
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,孙卫谋制定不同类型的帮扶政策。
至于产能完全溢出,甚至已经完全无用的企业,则是坚决取缔。
虽然有些人不太愿意,但在大棒加萝卜的政策之下。
实在冥顽不灵的,也就只能下辈子再好好想想了。
商人家庭出身、接受过高等教育,读过军校的孙卫谋完美的成长为了一名“地方官员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