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从今天开始,你就是天下臣民的官家了。朕希望你能守好祖宗基业,成为一个明君。”官家说道。
“儿臣谨记父皇教诲!”赵兴躬身道。
“嗯。”官家微微颔,不再言语。
百官进入大殿,站好队列,躬身而立。
官家起身,目光在百官身上巡视一番,沉声道:“朕十三岁继位,至今已四十二多了,今日太子登基,希望尔等能尽心辅佐新君!”
“臣等谨遵太上皇之命,大宋万年!”百官齐呼。
官家侧身,从刘公公捧着的托盘上,取国玉玺,递给了赵兴。
赵兴躬身接过玉玺,交给了身后的三水。
官家神色缅怀的巡视了一遍大殿,拍了拍龙椅的扶手,说道:“以后大宋就交给你了,朕走了!”
“儿臣恭送父皇!”赵兴躬身道。
“臣等恭送太上皇!”百官躬身道。
直到官家脚步声消失,赵兴才直起身子,来到龙椅前,转身坐下。
礼仪官喝道:“躬身!”
“拜兴!”
“跪左膝!”
“跪右膝!”
“出笏!”
“拜!”
百官在礼仪官的唱和声中,完成了一套复杂的参拜礼仪。
礼毕,赵兴还差最后一步,就算完成了登基礼仪。
最后一步则是祭拜太庙和祭天。
皇帝自称天子,登基自然要祭天。
整套礼仪十分繁琐,等祭拜完,绕是赵兴年轻,也被折腾的不轻。
祭拜完成后,再次回到了大庆殿。
这次是接见各国使臣。
赵兴登基,辽国、西夏、大理,包括海外一些和大宋通商的国家都谴使前来观礼。
有趣的是,辽国那边,不仅朝廷派人来了,就连耶律重元也派遣了使臣。
接见完各国使臣,登基礼仪算是全部完成了。
接下来就是移步紫宸殿,参加大宴。
赵兴并没有直接去紫宸殿,而是先回了延福宫。
延福宫在大庆殿后,乃是皇帝居住的寝宫。
在赵兴登基前,官家就已经带着他的妃嫔搬去了兴明宫。
汴京城虽然很繁华,但是皇宫却并不大。
整个皇宫的周长只有五里,差不多将近六百亩的样子。
乍一看,好像不小,但是明朝金陵的皇宫占地在一千五百多亩,即便后来的北平皇宫,也有近一千一百多亩。
之所以皇宫如此‘寒酸’,是因为汴京原本只是一座州城,皇宫是在原本的节度使府邸之上扩建的。
要是扩建,迁移的百姓太多,只能作罢。
因为皇宫小的原因,官家…不对,现在应该称为太上皇了。
太上皇只能带着太后和一众妃嫔挤在了兴明宫。
赵兴原本想多划几个宫殿给父皇,父皇却没有答应。
换上常服,赵兴才前往了紫宸殿。
赵兴坐了一会,就离开了,前往了兴明宫。
“这个时候,你不是该同百官宴饮,怎么跑朕这来了。”官家见赵兴过来有些疑惑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