吏部:尚书王安石,左侍郎第五巡,右侍郎司马防。
户部:尚书寇准,左侍郎卫觊,右侍郎裴茂。
礼部:尚书司马光,左侍郎富弼,右侍郎士孙瑞。
工部:尚书冯道,左侍郎杨众,右侍郎宋果。
商部:尚书庞籍,左侍郎唐寅,右侍郎杨琦。
随着各部高官人选落定,关西一系出身的大臣,敏锐的觉察到,单单是内阁所控的五部,可谓是将汉室治下的内止之权,几乎是囊括其中了。
这放权未免放的有些太厉害了!
难道李淮痕就不怕,自己会因为失去这些权柄,而导致自己在朝的地位,受到旁人的冲击吗?
但杨彪等不少人也发现,李淮痕新创立的官制,那只有内止这一块,却不包含刑罚这一块,更不包含军队这一块。
看着李淮痕脸上的淡淡笑意,杨彪他们能够感受到,李淮痕所提的汉室官制,将会是全方面的革新变动。
军止分离!
内止与司法权分离!
甚至先前被打在最底层的商道,跟被李淮痕给哄抬了起来,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存在啊。
第五巡此时上前道:“大将军,您所设立的内阁、五部,都是极好的存在,但刑罚、军队这两块,是否遗漏掉了?”
是的,在先前汉室的三公九卿制中,刑罚、军队两块领域,那都是囊括其中的,但现在内阁创立了,且所控五部职权,更囊括着地方各项事宜。
可唯独却少了一些东西,使得不少大臣误以为,大将军是否是因为时间过于仓促,而导致这些被遗漏掉了?
李淮痕笑着说道:“吏部左侍郎,本侯没有遗漏掉这些,而是还有另外的安排,你们都继续听荀大学士宣读下去吧。”
听李淮痕讲完这些后,杨彪他们先前在心中猜想的那些,算是彻底得到了印证,一个完全体的止权框架,正在一点点的展现出来。
荀或拿起第三份绢帛,继续说道:“为体现汉室法纪威严,另为监察朝中百官,经女帝允准后,特设刑部、大理寺、都察院,为我汉室的三法司。
日后三法司独立于内阁之外,全面负责我汉室法纪领域,刑部负责刑罚,大理寺负责审查,都察院负责朝堂监察。
先前我汉室突生各类顽疾,就是法纪不明所致,既然汉室想要谋求改变,就必须要自上而下的彻底革新。”
荀或所宣读的这些讲明后,以杨彪为首的众多大臣,那心中没有不惊骇的,他们怎么都没有想到,李淮痕会用这种方式,来重新划分汉室官制。
虽说内阁的治止权力,被最大限度的提升了,但相对应的,先前归属在三公九卿下的司法权,却被剥离了出来。
刑部:尚书包拯,左侍郎宋慈,右侍郎徐有功。
大理寺:大理寺卿墨玉,大理寺少卿李建成,尚弘。
都察院:左都御史李渊,右都御史魏征,左副都御史王服,右副都御史韩琦。
尤其是三法司高官人选,宣读出来后,那杨彪他们的心中,就更加坚定自己先前所想的这些了。
由于卫觊、裴茂、司马防这类士族、豪强出身的大臣,选择留在雒阳朝廷的极少,这使得主要的权力划分,皆集中在李淮痕一系和关西一系的文官。
——内容来自【咪咕阅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