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7Z小说网>穿越三国之无双系统 > 第二百三十七章互相残杀(第1页)

第二百三十七章互相残杀(第1页)

叹服李淮痕之见,再次看穿他们巧妙的安排。

事到如今,张军既有所防,自己哪还有突围的余地,也只能先行撤往郦城。

就在这时,营门之上傲然而立的李淮痕策马慢步走上前去。

他长剑一指,厉喝道:“左校啊!你并没有说把陶升的狗头斩尽杀绝,领兵归我么?怎么还是没有下手呢?”

这句话一出口,左校立刻面无遮拦,头脑还是转不过弯来,想着李淮痕是如何忽然胡说八道的,他何时才会说出归他的。

但陶升已经身形剧烈地一震,他的眼睛急得瞪着左校的眼睛,他的眼睛里点燃了怀疑与戒备。

李淮痕暗笑着昂首阔步大声说道:“左校啊!那天您并没有派遣使者偷偷来看我,告张燕计谋,又说您受于毒欺骗,方才误将张燕贬到人间。现在已悔悟,欲将陶升杀死,率领五千兵马与陈留城献降给我。陶升为何尚在人世呢?莫非您想要出尔,却没有成功呢?”

此言可谓毒到极点。

陶升之前本有疑惑,张燕之计这么巧妙,能不能让李淮痕看穿,大多是因为军中有泄密者。

听到李淮痕的话后,陶升才明白原来这个叛徒离他很近,原来是左校。

“左校啊!我早就应该猜出来是您。一开始您三次与大将对簿公堂,迫于形势而归大将。其实还是心怀不臣。真的再一次出卖大将。我韦乡败北。也许您早就暗通张贼。反复无常之徒。请您—。”

陶升完全被李淮痕用离间计欺骗了,一气之下,纵马上舞了一枪,就杀了左校。

左校愕然大变样,万万没想到,就在这节骨眼处,陶升竟向自己下了手,急起刀来颇有一番功夫,惊呼:“陶升啊!你傻不傻啊!你是不是来了!这就是他的离间计啊!”

“要不是你们暗通敌人,张贼还能看穿大将的绝招吗?你们狗贼一向没有信心,这回可不能例外!”——这是明朝初年着名军事家、诗人方孝孺《读孙子》中对张献忠石达开之战的描写。在今天看来,这句话似乎有点危言耸听,但却是至理名言。陶升已经在狂怒中彻底昏迷过去,他手里长枪尽杀手锏,发疯似地向左校袭去。

在他两人背后处,数千号黑山军卒,一个接一个也是不知所措,吓得瞠目结舌,全然为眼前这个戏剧性场面,完全震晕。

李淮痕倒是马上横了一刀,满脸狡笑,兴味索然地看了看自己两人互相残杀。

他刚说的话倒不是早有准备,是绣与陶升同在现场时,突发奇想。

左校之前还是个独立山寨,在于毒“忽悠”下降伏了张燕,李淮痕料左校之于张燕之忠,至今没有真正树立起来。

前番韦乡之战中,在毒死战中,张燕骑兵全军覆灭,只有左校幸免于难,李淮痕推测,带着张燕疑心病的左校怕是已经有所揣测。

而对于左校来说,其嫡系之骑兵在一战中丧失殆尽,恐亦对张燕心有微词。

当下张燕的诡计被看穿,陶升定心生疑虑,于是李淮痕灵机一动,借机使出了离间计。

李淮痕自己也是挑拨离间,不希望陶升早早怀疑左校生,竟然真和左校动了手。

就在这时,斥候疾驰前来报告,言及西营外,找到几千名黑山军,正步步紧逼。

这就必须要张燕外援兵马赶到,想里应外合攻破李淮痕以西围。

“可遇不可求张将军久候不遇,只好前去当面迎接。冉闵来拜访李淮痕时,对着桌子上的一张照片大声说道。“这是你吗?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年轻?”“不知道。”李淮痕笑笑说。李淮痕讥讽地笑着,忽然喝道:“冉闵在哪里?”

“冉来了。”年轻气盛的英武武将拨马提枪出阵了。

李淮痕巨剑一指两将,轻道:“我命令你们率领手下骑兵出动收拾两个互相残杀的盗贼!”

“冉遵命!”“怎么了?怎么了?”“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这么急着来找我们。”“怎么能这样呢?难道你就不想知道我们的事情吗?”冉闵笑道。冉闵拱手相让,丝毫不嫌迟延,扭头策马就走。

呜呜—

肃杀号角声腾空而起撕破夜色寂静。

耀如日中天的火光倒映着冉闵像一团团火红流火从大营里冲了出来,在他背后三千精兵骑兵将士们,冲破营垒,像溃决的洪水,向陷于无所适从的黑山军五千士卒疯狂地扑腾着。

张军已经杀出一条血路,左校、陶升两人,但还是互相残杀。

左校乃是黑山猛将,武力值高达85分,本来就超过陶升75分武力值,想要打败陶升也只有十数招。

只是左校并没有真正向李淮痕屈服,也知道陶升是张燕元由信赖的将领,心怀畏惧,怕出招过于凶狠,两人之间才打得旗鼓相当。

正当两人僵持不下相见之时,张军铁骑已疯狂的杀到。

眼看张军铁骑杀将过来,左校内心震怖不已,深知又是一场自相残杀,自己与陶升(含那五千珍贵兵马)都将命丧张军铁骑辗压。

“陶升啊,你个蠢货。老子如果要杀了你,就有机会趁着你不注意,刺了你一冷刀。为什么要拖拖拉拉地走到今天呢?你再傻,咱也要死在你的手里才行!”左校在旁边高声喝斥着,似乎要把陶升打疯了一样。左校见陶升面带怒色,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手枪对准他的后背射击起来。左校手中的枪式突然强大起来,逼退了陶升,嘴里大喝了一声。

陶升又不是真正的蠢才,左校那么一喝下去,陡的醒悟了好几分。

“咱们先撤了陈留再分生死未卜,出发吧!”这是鲁迅先生在《故乡》中的一句话。鲁迅先生的这句话,不仅让我感到非常亲切和感动,而且使我想起了当年发生过的一件事:一位同学的父亲被人绑架。左校生生怕又为其纠缠,急即拨马离去。

陶升虽然疑虑重重,无奈之下,亦不得不拨马逃走。

五千号惊黑军卒,斗志跌至低谷,逃亡希望化为泡影,亦不得不追随二将,互相排挤,竞相向陈留城逃窜。

遗憾的是一切都晚了。

——内容来自【咪咕阅读】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