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山军进攻骁勇持续,五支队伍此起彼伏,一支退下来歇息,一支又继续站起来,轮番进攻,丝毫没有让上军有半点歇息时间,主将秦琼早已累得喘不过气来,更何况是别人,身体并不强壮,士卒们反应之快、劲道之大若即若离,接二连三地让士卒们落马。
“石都尉再也下不了手,士兵已支持不住。刚过片刻,一百多个哥哥倒在地上,如此下去壶关恐不保”,一位军候冒箭雨来找秦琼高声道。
“我是卑鄙无耻的人”,秦琼原本是个心细如发的人,自小就从底层抓起摸爬滚打一路走来,敏锐地察觉黑山军内部的图谋。
军候哭问:“都尉!咱们怎么办?”
秦琼迟疑了许久,像下定了极大的决心,说:“她们,分兵吧,咱们也分吧”、
军候曰:“但我们不足八百。"
“800多人还得了分呀,黑山贼寇轮着打,咱们士卒一点休息都没有,就算没有阵亡,都要累死了”,秦琼说。
「但分兵后又怎能抵抗黑山军进攻呢」军候说。
望着城下蜂拥而至的群众,秦琼用拳头用力锤击女墙说:“叫士兵们别吝惜滚木和烧油。虽然对我是猛烈地砸烂。"
军候辛酸地张开嘴说:“这样下去,坚持不了多久,防守物资就要告觜了。"
拍拍军候肩,平静地说:“别急!我已派人去告诉主公啦!主公不会忘了壶关和我在等候。"
“哈哈!这一招很高明”,望着远处不停爬墙的士卒们,张燕扫兴沮丧,兴致很高。
“大帅踩壶关在即”,白饶笑着看了张燕一眼。
张燕搂着胳膊笑得很开心,张口就来:"只是不知,李淮痕是何时来的。"
白饶略微漏步地站到张燕背后说:“大帅为何杞人忧天呢?等到李淮痕到来时,咱们可以到壶关城墙上去看他。届时大帅可以肆意戏耍。"
“唉!可惜抢掠不走上党。我心有不甘呀”,张燕摇了摇头,目光仿佛越过了壶关,投向了上党辽阔的腹地。
白饶的视线也沿着张燕视线移动过来说:大帅不用担心,壶关已经占领,李淮痕必然会全力攻下壶关,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凭借地理优势把李淮痕牢牢地钉死在壶关城之下,让他首尾相接无法顾及,大帅再次派兵攻下上党沾县的大营,他还是不会抱头鼠窜的。
白饶一番剖析意图后,张燕心中优越感十足,心想李淮痕马上就要被他踩死,就像吃仙丹似的,顿觉浑身轻飘飘,惬意不起来。
沾县、黑山军大营里,还秩序井然地来来往往,人们真是琢磨不透,一个个放下手中活儿,狠狠地瞪大眼睛,期望找出破绽来,情绪低落的李淮痕便提前歇息下来。
半夜了。
“老爷,有个壶关紧急军情”,周仓走进大帐里,惊醒了沉睡中的李淮痕,连忙说道。
打了一个呵欠,搓了搓惺忪睡眼,朦朦胧胧地看了周仓一眼:“壶关军情。半夜了,壶关可有事。"
“老爷,壶关信使来报告了。壶关被黑山军攻打了”。周仓忙说。
“壶关被黑山军攻击”,李淮痕被吓得瞠目结舌,觉得脑子不工作,难道张燕就没有好好呆过沾县吗,壶关又是如何被攻击的?
赶紧翻了个身下床招手说:“走把信使请进。"
“诺”周仓掉头疾走。
一时间,一名浑身是汗和血的士兵被周仓带走。
单膝落地,喘不过气来:“老爷,今天早晨壶关突遭黑山军进攻,秦都尉请老爷出兵救援。"“怎么了?是要打吗?”“不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么!”李淮痕忙说。“那你来帮忙吧!说着流露出期待的眼神看向李淮痕,像是哀求着,看向李淮痕内心隐隐一惊。
李淮痕趁空隙赶紧披上几身大衣跪在案机前,看过来人都板着脸故作平静地问:“有什么凭据表明是秦琼送你们过来。"
信使慌乱地拿出藏于腰中的腰牌,捧在手心里举起:“我是我都尉。"
旁边的周仓伸出手去接了过来,交给了李淮痕,他捧着灯仔细看了看,果然是秦琼手中的腰牌。
刹那间,李淮痕不淡定,疾步离开案机俯下身来着急地问:“壶关还好吗”?
“今晨,黑山军突然袭击,秦都尉曾组织反抗,但黑山军数量过大,恐难阻挡,遣我向主公求救”,使者一五一十地把了解情况说出。
“黑山军多少攻城”李淮痕忧心忡忡地问。
“约1万”,
“1万、1万”?李淮痕在人群中找到了一个位置,他的面前摆着一张纸:《三国演义》里的草船借箭和诸葛亮的七擒孟获都是千古绝唱,但都没有成功。李淮痕念了念、渡了渡,心却豁然一亮,为何这几天隐隐有一种不平静但似曾相识之感,结果竟是如此,李淮痕常问自己对三国非常熟悉,如今找不到如此简单之计,难道不正是董卓进洛阳、李儒献计吗?懊恼、疼痛缠绕在李淮痕心里。
转过头来李淮痕说:“元福!先把这哥们下来歇一歇,马上告诉大家去大账。"
“诺”字,周仓拱手行礼,轻扶使者,领出大账。
片刻,人们陆续到了大帐前,祖狄,杨志,冉闵等人还是比较好的虽然没有穿甲,但也是衣裳齐整,而李定国,就不一样了,一进门还是忙忙碌碌和扣子的。
“老爷,您那么着急让我们有事”,李定国一进大帐便嚷道,一付未醒之态。
没在意李定国絮絮叨叨,看到大家都来齐后,径直开口说:”刚收到壶关急报,壶关出了什么事,咱们中计张燕。"
望着诸将的眼睛,接着说:“张燕用十出五进的战术,迷惑我等人,悄悄把一万名士兵从大营调走,偷袭壶关。壶关岌岌可危。"
李淮痕侃侃而谈,听得大家都很惊讶,杨志急切地说:“老爷,不行了呀!我盯着张燕的大营看,他们营帐里一个都没有少呀”?
“营帐未减,并不等于内部人员未变。要知道他们每个营帐里居住着10个人或5个人”,这就是李淮痕道。
——内容来自【咪咕阅读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