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一清这也算是投桃报李了,之前毛纪的事,杨慎替他说过话,这对杨一清而言至关重要,杨一清也不是不识好歹之人,自然不介意在这个时候帮杨慎一把。
更何况满朝文武,像杨慎这般身居高位还是孤臣的少之又少,又有谁比他更合适当主考官呢?
实际上不只是杨一清,如今朝堂的形势很多官员已经看不清楚了,所以很多人都不敢胡乱站队,但他们能看清楚一件事,那就是主考官推荐杨慎,那是绝不会犯什么错误的。
于是一个个官员纷纷站出来,举荐杨慎担任此次科举的主考官。
“既如此,用修,就麻烦你了。”
嘉靖看着杨慎,说道。
“臣自当为陛下分忧。”
杨慎出列道。
“公谨,这次科举你也要监考,毕竟考题是你们礼部出的,你身子骨不好,倒也不用过于忙碌,只需要在国子监待着就行。”
嘉靖看着夏言道。
这话的意思很明显,题目是你们礼部出的,你夏言休想在科举期间抛头露面,必须一同监考,否则泄了题,就是你的问题。
“臣明白,理当如此。”
夏言躬身道。
八月份的天气异常的炎热,这对要持续考好几日的仕子是一个巨大的考验,特别是对那些年纪大的考生,像文徵明这样的,对他们而言,这场科举恐怕异常的难熬。
“老师,冰袋多带些,放在最底部,这样化的慢一些,热的时候拿一袋出来消暑。”
周楚说着看向春兰,春兰急忙将一袋袋冰块装入文徵明的书篓之中。
这些冰袋都是用皮袋装起来的,倒也不用担心化了之后漏的到处都是水。
文徵明此时也感到压力很大,这次可以说是他最后一次参与科举了,要是还考不中,他甚至可以想象自已的好友唐伯虎该如何嘲笑自已。
“老师不必过于担心,以老师的才学,科举是难不住老师的。”
周楚看着文徵明有些惊慌的模样,出言宽慰道。
周楚这话并非空穴来风,如果还是夏言为主考,周楚还不敢说这话,毕竟夏言可能会为了恶心周楚刻意卡文徵明,毕竟文徵明的字太有代表性了,即便是糊名阅卷,只要是看到文徵明的字的,很难认不出来。
更何况原本夏言这些人的阅卷标准,更多的是以功利性为目的,不是为了朝廷,也不是为了百姓,而是为了确定这些仕子的站队问题。
那么仕子写的策论是否能治国,文学性如何,都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。
但杨慎不用,杨慎本就是大明文坛的泰山北斗,阅卷的时候肯定更注重文学性和治国这两方面。
这对文徵明无疑是很有利的。
每一个主考官喜欢的文章侧重点都是不同的,范进的文章在其他人眼中一文不名,但在另一个主考官眼中却是难得的好文章。
科举本就是时也运也,遇不到合适的主考官,可能会蹉跎半生。
“衡器,你说我要是考不上,伯虎不会笑话我吧?”
文徵明还是有些不太放心地看着周楚,问道。
“不会,他老人家现在连考都没得考,怎么会笑您,更何况您这次肯定能考上。”
周楚笑道。
“哎,当年他就是太过狂放,整日流连青楼,因为这事我也劝过他,他却是听不进去,否则也不会有当年的祸事了。”
文徵明叹了口气道。
“老师何必再提这些,他老人家如果想考的话,学生还是有办法的,只是他已经没了那个心思,人的命,早就注定了,改不了的。”
周楚说着将一块冰镇寒瓜递给了文徵明。
“老师先吃几块瓜消消暑。”
文徵明接过寒瓜,不再多言,开始吃起了瓜。
吃完瓜之后,文徵明在婢女的伺候下洗了洗手和脸,随后出了周府,直奔考上而去。
“二哥,你说徵明先生能高中吗?”
一旁的云瑾看着文徵明离去的背影,仿佛看到了大明千千万万举子的一生,不禁有些感慨。
“应该可以。”
周楚有些不太确定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