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有天道的韵味。
就是太小了,太难以长久的存于天地间。
那么?
如何长久的存于天地间?
将其扔入江河湖海就行了。
只要江河湖海不灭,它就是永恒的。
只是,就很难看到刚才的盛况了。
小国寡民,为何祖师觉得近道,怕也是如此!
“师弟,师兄明白此道。”
“既然师弟这般言语,师兄便继续说道了。”
道理上,赤松子都明白。
就是有些放不下。
恢宏昌盛的场面,谁都喜欢。
衰微的凋零场面,谁都讨厌。
自己都不能够例外,纵是玄清师弟,当也是如此,喜欢和讨厌也是一体的。
那也是阴阳。
“师兄,请!”
看着小灵执陶壶近前,准备冲泡茶水,周清对着赤松子师兄颔道。
“我以为……当将天宗的宗门条例进一步拓展,以为应对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。”
“同时,小规模将门下弟子派遣诸夏各地,建造道者之观,以为传播道者之妙。”
“师弟觉得如何?”
赤松子来回踱步,思绪快运转,许多事情自己都想了,能用的不多。
甚至于许多东西,都是从师弟那里有所得的。
“可!”
周清颔,宗门条例的拓展容易,花费一些时间就够了,师兄应该有了。
将弟子派遣诸夏弟子,建造道者之观,当然也行。
千百年来,道家出现了天宗、人宗,乃至于阴阳家都走出去,可见对于道,许多人有不同的诠释。
不过,无论如何诠释。
道!
就是道!
谁也改变不了。
“此外,还应将祖师留下的《道德》真经奉为至高,以全道者之名。”
“列子、文字、杨子……先贤当在位,以为扬名,诠释其道。”
赤松子再次语道。
“可!”
周清微微一笑,应道。
“儒墨之所以为显学,乃是因为有想当人喜欢其道。”
“儒家之学,仁义礼为上,德行礼仪,堪为上道。”
“墨家之学,兼爱非攻,无伤你我,堪为上道。”
“道家之学,普通之人修之,或有枯燥,或可与之改进,融显学之意,化道者之言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