于己身,会非常劳累。
那件事,之前也说过,似乎……没啥变化。
“仿计然经济的开源、节流二法!”
“李斯他们也有提过,在郡县增加一二所属,需要的人就多了,就可对两大学宫的人给于安置。”
“但是。”
“这样的法子,难以长久!”
“每一岁都有一两千学宫的人毕业,而各大郡县所能承受的官员是有数的。”
“左右不过将这个问题和麻烦推延下去了。”
“将来还是会出现的。”
“那时……还是要给于解决的。”
“要继续开辟崭新的行署,帝国官府就太臃肿了,不合办事之效,不合法道!”
“节流之法。”
“也有类似郡侯之言。”
“一则,两大学宫每一岁少招一些人,毕业的时候,就能少一些人,那个麻烦,也就能少一些了。”
“二则,便是如郡侯之言,对两大学宫的毕业之人,给于另外考核,按照帝国每一岁的用人多少进行选拔!”
“此法虽好,长远而看,每一岁毕业的一两千人,只会有一小部分会被选中。”
“更多的人选不中,那些人又如何?”
“护国学宫的学员,还好说,可以直接纳入军中!”
“中央学宫的学员,如何?”
“还有诸郡之地那些学堂,对它们的影响也不会小。”
“……”
“对这般事,国府、国尉府商量许多法子,朕观之……都没有一个完美两全之法!”
“郡侯,你觉的呢?”
“……”
从侍女手中接过茶水,握在手中,并未品用。
语落两大学宫之事,嬴政多有摇头,商量出来的法子不少,却难以两全,很难两全。
可以有好处。
也能够看到明显的一些弊端。
无论是开辟崭新的行署,容纳越来越多的学宫毕业之人,还是从源头减少毕业之人的数量。
都不是好法子。
人才!
自然是越多越好。
关键,要找到一个两全其美之法,既能够让帝国受益,也能够让那些人满意。
帝国的强大。
帝国的将来。
离不开人才。
人才之事,多多益善。
“陛下之意。”
“玄清大体听得明白。”
“那就是将帝国咸阳、郡县行署开辟崭新之道,有艰难。”
“的确非常理之法。”
“帝国不需要那些行署,强行开辟,会造成人才浪费,也会令每一岁的俸禄支出大涨。”
“官员越来越多,冗官之事,就可能生。”
“那不是一个好的法子。”
“而减少两大学宫的学员,也非上佳!”
“帝国之大,所需人才很多很多,就算人才多上十倍,都不够用,减少两大学宫的学员,非好。”
“选拔考核为用,此法……其实不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