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问题是,天津缺盐吗?
这就是天大的笑话了。
天津海河口两侧,东临渤海湾,存在着一座巨型盐场——长芦塘沽盐场,也就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的长芦盐场。
长芦盐区的开发历史悠久,大明立国之后,就立刻在沧县长芦镇就设置了管理盐课的转运使,统辖河北全境的海盐生产。
因为长芦盐场距离京师最近,变现也方便,所以长芦盐引就成了大明官员行贿的通用物。
你给银子又重又沉的,还容易落人口实,多不方便。
但是你给盐引,轻飘飘的盐引往袖子里一收,这事情不就成了嘛!
只是,不管怎么说,天津都不可能缺盐,也不会缺盐。
就算没有这座近在咫尺的长芦盐场,天津可是大明漕运的枢纽之地,难道还愁没有盐吗?
但是,偏偏这些乡野间的天津老百姓们,连盐都吃不上,连盐都买不起!
嘿,这可真是有意思!
李祺脸上挂着笑容,可是傻子都看得出来,他这笑容是多么冰寒刺骨。
“那这位老人家,有没有说过,盐到哪儿去了?”
“没有,他确实不知道。”蓝玉低声回答道:“据老家伙说,以前还是吃的上盐的,而且那个时候盐也不贵,大家都买得起。”
“但是自从前些年开始,这盐价就一路飙升,而且官府也丝毫不予理会,哪怕有人去报官也没用,反倒是那些倒卖廉价私盐的私盐贩子,官府抓捕起来倒是积极,抓到一个杀一个,所以后来连卖私盐的都没有了。”
“这官盐太贵买不起,卖私盐的又被官府给杀光了,老百姓是真买不起盐,被逼得没办法只能不吃……”
官盐太贵买不起?
私盐贩子被杀光?
漂亮,真是漂亮!
官商勾结,贪腐受贿,玩的这么花吗?
只准州官放火,不许百姓点灯啊!
李祺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,那就是老农说的从前些年开始。
盐引,就是领取食盐和贩卖食盐的凭证。
大明因为西北部长城一线地区的盐粮由于高寒,屯田的产量十分有限,这就是使得军队的部署得不到足够的后备储量,所以朝廷推行“开中法”,鼓励商贾百姓纳粮中盐。
所谓“开中法”,简单流程就是商人把粮食送到边镇,然后再用交割文书到户部领取相应的盐引,拿到了盐引再到盐场领盐,最后就是通过自己的渠道售卖出去以此谋利。
盐铁都是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,因此存在极大的暴利。
寻常百姓什么都可以缺,但盐是活命的东西,怎么能缺得了?
这“开中法”其实就是一种打包形式的捆绑销售,利用商贾逐利之心,放出食盐专卖权,从而通过商人的销售渠道和运输渠道来完成粮食的配给,以此解决九边重镇粮食短缺的问题。
晋商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,凭借开中法赚了个盆满钵满,崛起了不少富商巨贾。
但也正是这盐引存在暴利,因此朝廷实施开中法后,许多权贵看到有利可图,便开始想方设法奏讨盐引,倒卖给商人,换取利益,或公然走私,在正盐中夹带私盐,牟取暴利。
只是李祺没有想到,这才过去了多久,还没到洪武中期,就有人这般张狂肆意地贪腐受贿!
怎么?
真以为洪武大帝提不动刀了?
还是说,想感受一下“大明慈父”的温暖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