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完苏晴的信,苏父苏母就觉得虽然信里各种情感流露,但其实通篇核心就俩字-哭穷。
好歹还有十块钱的亏款,两个当老人的也觉得很满足了。
但有人不乐意了。
苏晴的大嫂刘桂芳撇着嘴说:“小姑子可真能耐,竟然能不声不响的当上陶瓷上的工人。她有这本事怎么在家的时候没使?”
陈慧婷看到小女儿的信也心疼她小小年纪自己在外头打拼,闻言,一个眼刀就飞了过去:“她就算想使也得有地方啊,咱们周围好几个市你听说哪地有陶瓷厂吗?”
刘桂芳继续嘀咕:“那一个月才往家寄五块钱,也太少了……”
“少不少的轮的到你说话?”
陈慧婷把筷子往桌子上重重一甩:“她一个人在外头家里什么忙也帮不上,里里外外都得自己撑着,能挤出五块钱给家里来就不错了。你们一大家子好几口人吃家里住家里一个月不也才交五块钱?就这还经常拖着……”
苏父看了媳妇一眼,淡定的说:“你发那么大火干什么?老大家的意思不就是觉得他们给家里交的钱少了想多交点吗?以后你们兄弟俩每人每月往家交十块吧。你们妈说的对,你妹妹不吃家里不喝家里的都往回寄五块,你们每家四五口人只交五块是太少了!”
“爸,这也太不公平了吧……”小儿媳常玉秀也坐不住了,每月多交五块钱,一年就是六十块呢,她们两口子一年才挣多少钱?
苏建邦把手里的酒盅重重的往桌子上一放:“就这么说定了。”
刘桂芳还想再说,被丈夫苏卫民狠狠的拽了下胳膊:不长眼色的东西,没看老头子生气了吗?
苏建邦倒不是多心疼女儿,他只是觉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。
这会还是家里的挣钱主力呢,儿媳妇们就敢蹬鼻子上脸了,要是不把她们的火焰压下去,以后自己在这家里还有说话的份?
而且他这么做也能平息一下媳妇心里的火气,不然她一想起下乡的小闺女就会心疼的睡不着。一睡不好就会各种发脾气,首当其冲的还不是自己?
想到这,他忍不住加了一句:“你们四个加起来都不如小晴一个,白长这么大岁数了。以后有点眼色,少惹你们妈生气。”
陈慧婷听他提到小女儿心里更气了,她当初都打算好要把工作让给闺女自己退下来的。没想到俩儿媳私下里撺掇着闺女报了下乡。
那俩人不就是看中了她的工作,想着把闺女挤兑走了好接自己班吗?
想的美!
她宁愿自己上也绝对不便宜这俩白眼狼。
小晴多好的孩子啊,在家的时候不争不抢的,没少帮他们带孩子干家务,结果还被她们给挤兑走了。
自己再熬几个月就能退休了,等退了休她就去看闺女去。
苏晴不知道自己的一封信在苏家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,就算知道了她也懒的发表意见。
也许原主父母对原主是有几分疼爱的,但这份疼爱在儿孙面前不值一提。
她不是原主不会渴求父母的关怀,所以也不会把他们的态度放在心上。
态度好,那就来往的密切两分。
态度不好,那就远着点。
端看苏家人自己怎么选。
一下午就这么安静的过去了,下班的时候厂里果然再次发了福利。
每人两块肥皂、半斤白糖和一包茶叶。
听说最后一天还发五花肉。
怪不得这个年代人人都抢破头想当工人呢,这工人待遇确实无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