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静王蓦然惊醒,看出京都的情势不对。
为保全祖宗留下的家业爵位。
北静王以病休为由,上折子请辞奉圣军代将军之职。
嘉和帝看在他祖上功勋,他自身并无大恶,允准北静王辞呈。
这个将军之职,就落到贾赦头上。
石梅猜到嘉和帝会有所动作,心里只怕贾赦进了锦衣卫。
凡是锦衣卫指挥使,没有一定的根基,大多下场很惨。
如今调任西山将军,算是最好的地界。
奉圣军有神机营,骁骑营,是京都防御的重中之重。
北静王算是激流勇退。
怪得北静郡王能够善终。
由于林如海两个盟友的升迁,林府悼唁之人有所回升。
但是,终究燕侯比不上皇子。
贾赦敌不过王爷。
故而,回心转意再次亲近林如
海的人少之有少。
且这些人都有合理的解释。
燕侯贾赦都在心里从小本本上把这些人从黑名单上划掉了。
这一部分人,只要不是生死存亡之时,尚可联盟。
五七之期,林母出殡坐夜。
嘉和帝忽然派遣燕侯代替自己上门吊唁。
消息一出,已经在林府悼唁的宾客暗自欢喜。
嘉和帝终究是明君,不会辜负有功之臣。
然后,这些人也有亲朋故旧,忙着使人告知。
一时之间,嘉和帝看重林如海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霎时间,林府客似云来。
上门悼唁之人高达五百余人。
京都处于观望八公府,清贵门廷,几乎齐齐出动。
曾经退缩的那些人,重新出现。
一直暗中观望之人也如释重负,上门了。
嘉和帝听闻,心中稍稍安慰。
至少眼下,居心叵测之人的号召力,还不足与他这个帝王抗衡。
嘉和帝,可不是好性子。
这些人害怕朋党,证明他们不是为难之际,能够依靠之人。
也不是可以托付朝堂之人。
可怜见的。
林如海这一批的翰林,一时的动摇,意志不坚,注定不会出阁臣了。
五七之后,林母出殡,移灵到城外的家庙停灵。等待满了百日,扶灵返乡。
托嘉和帝的福,林母的送葬队伍十分壮观。
因为林母死于施粥善举。
京郊人家乞丐,落魄之人,京郊贫困之家,凡是受过荣宁二府林府赈济粥米之人,都自动参加了送葬队伍。
百官感叹,百姓心中自
有一杆秤。
二月中旬,嘉和帝忽然叫大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