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,使将军冯习为大督,张南为前部,辅匡、赵融、廖淳、傅肜等各为别督,先遣吴班带领数千人于平地立营,到阵前辱骂挑战。
但是陆逊却沉住气不予理睬。
后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,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八千人马,企图引诱吴军出战,伺机加以聚歼,却依然未能得逞。
陆逊坚守不战,破坏了刘备倚恃优势兵力企求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,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,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。
六月正值酷暑时节,暑气逼人,蜀军将士不胜其苦。
刘备无可奈何,只好将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,把军营设于深山密林里,依傍溪涧,屯兵休整,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。
看到蜀军士气沮丧,放弃了水陆并进的作战方针,陆逊认为战略反攻的时机业已成熟。
陆逊先派遣小部队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,尽管这次进攻未能奏效,但却使陆逊从中寻找到了破敌之法。
只因当时正是炎夏季节,气候闷热,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,其周围又全是树林、茅草,一旦起火,就会烧成一片。
陆逊即命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一把,乘夜突袭蜀军营寨,顺风放火。
顿时间火势猛烈,蜀军大乱。
陆逊乘势发起反攻,迫使蜀军西退。
吴将朱然率军五千首先突破蜀军前锋,插到蜀军的后部,与韩当所部进围蜀军于涿乡(今湖北宜昌西),切断了蜀军的退路。
潘璋所部猛攻蜀军冯习部,大破之。
诸葛瑾、骆统、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。
守御夷道的孙桓部也主动出击、投入战斗。
吴军全军进展顺利,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,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。
蜀军将领张南、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等阵亡,杜路、刘宁等卸甲投降。
刘备见全线崩溃,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,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。
陆逊集中兵力,四面围攻,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。
至此,蜀军溃不成军,大部死伤和逃散,车、船和其他军用物资丧失殆尽。
刘备乘夜突围逃遁,蜀军将领傅肜率部为之后殿,战至兵众尽死,傅肜壮气益烈。
陆逊想让傅肜投降,傅肜骂曰:“吴狗!安有汉将军而降者!”
最终,奋战而死。
然提前出发的孙桓部却走在了刘备的前面,截断了刘备回益州的要道。
当刘备行至石门山(今湖北巴东东北)时,差点被孙桓部擒获,后刘备逾山越险,才得以摆脱追兵,逃入永安城(又叫白帝城,在今重庆市奉节东)。
这时,蜀军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。
刘备败退后,黄权向西的归路被吴军截断,黄权又耻于向吴军投降,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北进,向曹魏投降。
同月,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吴将步骘截击而死。
只有向宠的军队特别完整从夷陵回到蜀地。
至此,夷陵之战落幕,此战,蜀汉战死投降数万人,几乎就剩刘备身免,蜀汉国力再遭重创。
刘备逃到白帝城后,吴将潘璋、徐盛等人都主张乘胜追击,扩大战果。
但此时刘备收拢散兵以及赵云的后军来援,永安驻军接近两万,陆逊已经失去攻克永安的机会。
再加上顾忌曹魏方面乘机浑水摸鱼、袭击后方,遂停止追击,主动撤兵。
九月,曹魏果然攻吴,但因陆逊早有准备,魏军终于无功而返。
次年四月,刘备恼羞于夷陵惨败,一病不起。
也就是在这时,诸葛亮抵达白帝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