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时此刻,我如在梦中,和慈祥的老婆婆面对面的坐着,双方距离这么近,她所说的每一个字,我都能听清楚。
“老婆婆,当年,是您替我接生的?”
“是啊,是我替你接生的,那时候你刚出生,皱皱巴巴的小脸,哭的可有力气,我看了看,就跟你母亲说,这是个倔强孩子。”老婆婆微笑着说道:“一转眼,你都长这么大了。”
“那……那我出生的时候,我……我父亲来过吗?”
老婆婆的笑容收敛了,静静的望着我,我也不知道她怎么会突然不说话,心里焦躁不安。
“孩子,我讲个故事,你要听吗?我是个乡下老婆子,讲的也都是琐碎的家长里短,这些故事,是你母亲一点一点告诉我的。”
“要听,老婆婆,你讲吧。”
我母亲当时就住在老婆婆他们的村子里,她不是本村的人,在村里也不熟,跟老婆婆来往算是多一些。
我母亲那个人,沉静温婉,平时不怎么爱说话,也从不跟人轻易发生什么矛盾争执,其实很好相处。老婆婆认识了我母亲之后,也可怜她一个人,所以经常给她送些东西,没事的时候过来聊聊天。
人,其实都是孤独的,有些人看起来像块石头,心却柔软的像棉花。我母亲就是这样的人,她虽不善言辞,却不代表她真的可以承受一切。
跟老婆婆熟悉了之后,她也会讲一些自己的事,或者,她只是把这些事当做和老婆婆的谈资,也或许,她只是想倾吐心声。
“孩子,你母亲的命,并不好,是个可怜人。”
母亲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河滩乡下家庭,她上面还有一个姐姐,两岁的时候就夭折了。我外公是个思想非常传统又保守的人,外公和外婆成家时,就属于包办婚姻,两个人并没有什么感情。
外公一心想要一个男孩,传承香火,但外婆连生了两个孩子都是女孩。这让外公很不满,再加上他和外婆没有感情基础,平时吵架斗嘴的时候多了,渐渐就演变成了拳打脚踢。
“你母亲和我说,她小时候,见的最多的,就是家里的父母吵嘴,打架,没有一天是消停的。她还小,心里害怕,劝也劝不住,每次,都躲在屋角里一个人哭。”
母亲七岁的时候,外婆去世了,可能本不该去世的那么早,只是生活不如意,心里积郁,一年到头的每一天都郁郁寡欢。
等到外婆去世以后,外公又娶了一个外村来的女人,这个女人的肚子很争气,给外公生了个儿子。
外公高兴的不得了,从那时候开始,他的心血,都倾注到了这个刚出生的男孩身上。
人家都说,父爱如山,可是,我母亲却没有再得到一丝父爱。
为了生计,外公外出劳作,母亲就和继母,还有同父异母的弟弟在一起生活。
这里虽然还是母亲的家,却要过寄人篱下的日子。
我能想象得到,那几年母亲的境遇。
就是这样的生活,让母亲的性格变的沉默,她不说话,是因为知道自己不管跟谁去哭诉,都不会有用。她不反抗,是因为知道无论怎么反抗,受到的会是更加不公的待遇。
这种日子过了好几年,在一个飘雪的夜晚,母亲走了。
自己要去什么地方,母亲并不知道,她只是觉得,自己必须要走了,哪怕随便找个地方安身,也比这里温暖一些。
她一个人走了很远很远,一直到再也看不见家的方向时,才停了下来。
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母亲靠着帮人家干农活为生。虽然很苦,很累,却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。
那一年夏天,母亲上山割草,从早上到中午,等中午太阳正毒的时候,她就到一片小林子里去乘凉。
结果,在小林子坐了好一会儿,母亲才发现,离自己不远的地方,还有一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