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庙堡位于女儿河北,小凌河东,过小凌河十余里便是锦州城,往东北不到二十里就是锦昌堡,再往北四十里便是义州城。
这里遍地丘陵起伏,虽有女儿河、小凌河流经,但土壤结构仍是以沙壤土为主,只因在其堡外有一座白色的大庙而得名,简称白庙子。
而此刻,白庙堡周围却是一片空空荡荡的,只在地上残余着一些木桩和灶坑,说明此地也曾有过人烟的迹象。
堡内中心靠北处的一座大院子里,满是身披金黄铠甲的勇士,他们个个腰圆膀阔,满脸横肉,许多人更是有着刀疤在头面上。
而院门内的屏风后,一座大堂门前更是戒备森严,显然有极为重要的人物正在此处大堂之内。
“多铎已经出发了?”
这声音虽然不大,但却极具威严,在大清国中恐怕只有奴酋黄台吉一人。
“回陛下,豫亲王已率镶白旗勇士趁月色出发,估算明早即可进抵杏山堡外。”
议政大臣、户部承政英额尔岱轻声回着奴酋黄台吉的问话,他接着又道:“陛下,睿亲王那边似乎颇为顺利,只今日一战,就击溃明军三营兵马。”
“击溃的那几营明军?有多少人马?”
黄台吉很明显对击溃几营不感兴趣,他更为关心的是哪几营明军,斩杀驱散多少明军。
英俄尔岱闻言转头看向内院大学士刚林,许多军报都是由他一手整理,并转呈黄台吉预览,只见刚林会意后,他轻提袍服轻轻踏前一步。
刚林先向黄台吉行过礼后,才奏道:“奏禀陛下,睿亲王传回军报上言,先后击溃明国山海镇左翼营、正兵营,蓟镇正兵营等数营三万余兵马。
但在追击之时,却遇明国宁远总兵吴三桂阻拦,又见明国援兵赶来,更有明将曹变蛟竟突入睿亲王大阵,因此未能追击全歼溃散明军。”
“喔!”
黄台吉似乎颇感惊奇,他问道:“突入睿亲王阵内?曹变蛟,何许人也!”
他问到最后这一句话时,目光转向了兵部参政祖泽润,眼中透露着问询之意。
祖泽润见状忙急步出列,跪拜道:“回奏陛下,曹变蛟乃前总兵曹文诏之侄,也是少年从军,一直追随其叔父曹文诏,在陕山河南诸地剿贼。
后其叔中伏战死,曹变蛟就随在时任三边总督洪承畴身边听用,据传其在阵前十分之勇猛,每每单骑冲阵,屡败贼寇,其麾下将士也颇为敢战,这才累功升至总兵一职。”
祖泽润话说得有些急切,才一奏报完毕,便不自主的舔起嘴唇。
他自打大凌河一战归附奴贼后,并未因祖大寿的违约而遭株连,反而更得黄台吉的爱护,不但升任他为兵部承政。
更因他是大明降将,对辽东驻守明国军将颇为熟悉,还责成他专职探查明国各总兵大将的信息,并暗中勾连。
而祖泽润也是十分卖力,但凡黄台吉吩咐之事,绝不敢有丝毫怠慢,似乎比侍奉自己亲爹还要尽心尽力。
其实,也不止是他一人如此,纵观这些年来大明投降清国的各将,又有哪一个不是对黄台吉忠心耿耿,卖力任事?
这其中有清国赏罚分明,不能糊弄的原因,也有各人尽心讨好新主子,以免遭迫害屠戮之心作祟。
但也从另一个方向上证实了黄台吉的不一般,这里面除了知人善用,御下有术,更有其个人魅力在其中。
就说清国的蛮夷鞑子,最后可以击败明朝、击败闯贼,进而统一全中国,几乎一大半的功劳,都是先后投降的汉将汉军打下来。
而此刻黄台吉对于祖泽润的回话,似乎也并不十分满意,淡淡说道:“曹变蛟,麾下兵马几何?多少步卒,多少骑兵?可有何嗜好?多与何人交好,又是那个人的根基?”
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,祖泽润的额头上,不由泛起了汗珠。
他声音略有些发颤道:“陛下,这曹变蛟本是西北边地明将,近年才调至蓟镇任东协总兵,臣下对其了解甚少。
现只知其麾下有兵卒万余,内又骑兵约占三四成,至多不过半数。其嗜好不显,臣下也未能探知。而曹变蛟离开其叔后,便一直追随洪承畴麾下效力,其后台也只有蓟辽总督洪承畴而已。”
“咳咳咳……”
黄台吉大声咳着,对祖泽润的奏言不置可否,过了片刻才道:“知彼知己,方能百战不殆!朕使你专司侦刺明军情报,乃是对尔之极大信重。眼光要放远一些,不可只局限于辽东与京畿一带。”
他似乎身体不太舒服,只说了这么一句,便停下喘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