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7Z小说网>大明嘉靖:从长生开始 > 第二百五十章 万寿宫成龙驾腾迁(第3页)

第二百五十章 万寿宫成龙驾腾迁(第3页)

或许。

这是臣子唯一可以拒绝圣旨的机会。

内阁、六部、京城百姓,一城官民为之感叹万千。

当然,任何时候拒绝圣旨,都必须付出代价,三留三辞已毕,圣旨再降。

准杨博去职还乡,三日腾府,五日离京,此后无诏不得进京。

由其子杨俊士、杨俊卿同行侍奉。

自京城向西一千六百里,就是杨博老家山西蒲州,沿途所经府县,要净水泼街,黄土垫道,以礼送杨博还乡。

皇恩不可谓不浩荡。

这一幕。

让所有柱国大臣心有抚慰。

从嘉靖四十年上元节始,内阁、六部九卿接连生重大变动,升者固然可喜,退者皆黯然。

如严嵩、严世蕃父子身死族灭,如徐阶消失不见,大明朝重臣们每每想起总会心有戚戚然,哪怕不敢说,但心底都在说,当今圣上是寡恩少义之君。

但在今日,见杨博离朝恩眷,谁人不得说一句当今圣上仁厚啊。

杨博携子归乡。

每到一地,在受迎接之余,也会先向京城方向叩拜,如此直至家乡。

为天下人津津乐道。

来者快,去者也快。

大明朝军队克服草原,收复故土的消息一传来,立刻就盖过了一切,如闪电般传遍天下,成为所有的人谈论的焦点。

华夏上下五千年。

真正打败草原的皇帝、将军没几个,汉武帝刘彻、冠军侯霍去病是一,唐太宗李世民、卫国公李靖是二。

宋不提,元非汉人所功,今大明朝,太祖高皇帝驱逐鞑虏,恢复华夏衣裳,又有当今圣上,克服草原,纳万里江山入朝。

民之大幸,国之大幸,民族亦大幸,中华秋海棠叶舆图,已初见雏形。

唯一差的,就是东北、外东北之地,那里的建州女真一族,还是大明朝的肘腋之患。

然而,经过一冬之战,大明朝将士人人思恋中原,不宜即刻东征,况且,建真女真一族也没有那么强,不值得十数万大军出动,那里属于辽东镇,合该有辽东镇军解决。

圣旨传入草原。

命北征大元帅王崇古即刻凯旋,先锋将军戚继光、护军将军俞大猷继续率领本部兵马留守草原,清剿草原剩余反抗军骑,九镇兵马会轮流进入草原轮换,朝廷欲在草原建立生产建设兵团。

在这个机械力不够达的时候,马儿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,偌大的草原,是天然的大国牧场,朝廷是不可能放弃的。

前东虏之主,草原共主,今大明朝顺安王打来孙,和前北虏可汗俺答之子,北虏王子,今大明朝第二代顺义王僧格林沁,联书代替所有牧民离开苦寒草原,要前往温暖地方,最好是一年四季都温暖的地方生活的想法。

朝廷给予了允准,经过玉熙宫、内阁多轮磋商,给两百万草原牧民划定新的居住地。

从南到北,分别是岭南岛、澎湖岛和琉球群岛,这些地方别的不说,温暖是肯定的。

这样一来,相当于内附大明朝的琉球人,与大明朝新征服的草原人,将在未来五年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“换家”。

而过两百万平方公里的草原,就让琉球那几十万人扔进去,连水波都算不上,为了展草原,大明朝朝廷准备在五年内动员五百万中原百姓前往草原生活,在那片草原上繁衍,彻底使其转化为华夏疆土。

即便几百年、几千年后大明朝山河破碎,社稷移主,草原也要成为华夏永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

这是一项宏伟霸业,是前人们从未完成的文治武功,再艰难也要完成。

大明朝要修建的两万里直道,再次增加五千里,要从中原修出一条通往草原,且横跨草原东西的伟大直道。

圣旨旨意,打来孙、僧格林沁,和昔日草原贵族们,要随着大军凯旋一同来到京城。

虽然说草原降而复判的可能不大,但“质子”,这个沿袭数千年传统信任的东西,是必须要有的。

朝廷派出使者前去所有邻国,让各国使者一同观礼。

时隔近千年,万国来朝的景象,已然就在眼前……

(本章完)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青鸟116快穿女主她超凶
优质精品图书推荐...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