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楠在周家庄一直待到夏收时节。
村里的男女老少齐上阵,个个忙碌得飞起。
秋妮爹在大喇叭里喊了,“等山谷的粮食收完后,给大家伙连放三天电影。”
“今年有新片子吗?”有人一边掰玉米一边开口。
“不要新片子,我们要看地雷战和铁道游击队、地道战!”村里的半大小子喊声震天。
大娘婶子们也说,“花为媒,看花为媒。”
知青们也在小声议论,“这哪里是乡下!”
“瞧着比我们城里过得还好,听说工坊和杂货铺都是私人的,这不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嘛。”
“嘘!”有个年长的连忙叫停了这义愤填膺的讲话。
“你们忘了被遣返的那几个刺儿头了。”
几个知青齐齐变了脸色。
他们刚来的时候,想着他们要在广阔天地里大有作为,于是想对村里指手画脚。
村里对他们的折腾就跟着小孩儿过家家。
结果有几个愣头青写了封信出去,事无巨细地举报了周家庄的奢侈作风。
气势汹汹来的三十几个小兵,直接被扣下,关了两天后,连带着写信的知青一并被带走了。
那个黝黑的村长对余下的知青笑容憨厚地安慰吓傻了的他们:
“别害怕,习惯就好了。”
他们当时背脊凉,躁动的心瞬间就安稳了许多。
“退回去的几个重新分配的地方那才叫面朝黄土背朝天呢,据说吃不饱不说,还有干不完的活儿。”有人后怕。
“上次我妈给我打电话,说我邻居家的哥哥受不了苦,偷偷跑回去了,又黑又瘦家里人都没认出来。”
“我现在不想那么多了,如果能进工坊去工作就好了,一月的工资和福利比我爸的都好,工作还轻松。”漂亮女孩心生向往。
有个男知青说,“你们就没想过继续上学么?”
他的一席话,让这帮人都沉默了。
当初以为读书苦,干了半年的农活才知道读书的好。
“这里从学前班到高中都有,据说等这边的粮食丰收了,就会建立一所大学。”
几句话,这帮人心中的火热更甚。
半个月后,乔然带队,几百人,上千匹小矮马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周家庄。
等在村头的小孩远远地瞧见了人,“来了,他们来了。”
村里立马沸腾起来。
村长的大喇叭又继续喊开了,“放东西的空地检查一下。”
“妇女同志们的绿豆汤煮好了没,等同志们来了放下东西都要喝好。”
“小矮马的草料都不充足,辛辛苦苦给我们驮运物资,不能让它们饿着。”
“各家的小崽子们都看好,别四处乱跑,人多东西重的,小心磕着碰着。”
秋妮爹的话落,大家各司其职。
周楠和八大爷瞧着源源不断运来的水泥和青砖,喜不自禁。
如今这两样都是紧俏的东西,若不是张倾出面,很难得能有这么多。
乔然上前和周楠握手,“小周同志,幸不辱命啊。”
周楠接过旁边的绿豆汤递给她,“我亲自熬的。”